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永蓮生命禮儀 navigate_next 其他服務 navigate_next 台北市富德公墓樹葬
樹葬是什麼?

樹葬是什麼?就是將火化後的骨灰經過研磨處理後,裝入可分解的紙或棉布袋內,不造墓、不立碑也不留下任何記號,經過簡單隆重儀式,埋入於樹木根部或拋灑在特定花園或草坪區域,與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結合。樹葬促進環境保護與生態平衡,增加綠化面積,減少人為開發對生態系統的破壞,有助於減少碳排化,對越來越重視環保的人來說,更符合價值觀,也提供與逝者感情聯繫的地方。

樹葬,讓生命回歸自然的環保葬
隨著環保意識抬頭,越來越多民眾選擇以樹葬的方式回歸自然
將思念化作大地的綠蔭與永恆的守護。
樹葬不僅象徵生命的延續,也承載著對環境的善念與對親人的祝福。
永蓮生命禮儀秉持慈悲與專業,提供跨宗教、全方位的貼心服務
陪伴家屬在生命最後的旅程中,留下莊嚴、圓滿且安心的回憶。
基本介紹

 • 富德公墓的「詠愛園」樹葬區是臺北市政府於富德公墓內設置的環保葬區。園區結合生態、景觀與環保功能。
 • 面積與穴位數量持續擴增。截至目前,詠愛園 + 新增區域共提供約 15,900 個樹葬穴位,總面積約 19,400 平方公尺。 
 • 在 2021 年(110 年)新增了名為「落羽之丘」的新樹葬園區,設置約 7,400 平方公尺、8 區、8,000 個穴位。 

流程與申請方式

以下是一般申請流程,可能因時間或政策微調,需要向當地管理單位確認:
 1. 填申請表
申請人親自或委託人到指定服務中心(如臺北市懷愛館服務中心)填寫申請書。需檢附申請人身分證明、往生者火化許可證、骨灰存放或遷出證明等官方文件。 
 2. 骨灰處理
火化後的骨灰須再研磨處理,並放入政府提供的可分解容器裡。 
 3. 分配穴位 / 選位
管理單位安排穴位,家屬可選擇區域但通常不會標名也不能裝設私人標識。 
 4. 安葬儀式(簡化形式)
與傳統墓葬相比,儀式較為簡樸:骨灰放入穴後覆土即可。不能焚燒香燭、紙錢等在園區內設施。 
 5. 後續管理與養護
園區會有固定養護時間與方式,比如定期維護植栽、清理、管理通道等。樹葬穴位在某些年份後會進行土地翻整與“重複使用”的安排。 

樹葬的特色

• 不立墓碑、不記亡者姓名:樹葬區中,骨灰經研磨後放置於穴位內,不設立個人碑碑,也不刻名字。這是為了回歸自然、不破壞景觀與空間。 
 • 與自然融合:園區種植各種喬木與灌木,如檀香柏、桂花、櫻花、玉蘭、南洋杉、落羽松等,營造四季變化的自然景觀。 
 • 土地資源的永續使用:樹葬不建墓體、不耗用永久地表空間,利用瀝青或一般墓穴的方法以外的方式安置骨灰,土地能重覆使用。 

費用

 • 在富德公墓詠愛園樹葬的情況下,政府目前是免使用費的。 
 • 其他可能的費用包括處理骨灰的行政手續費、研磨處理費用等,但這些通常是由政府補助或內含在整體管理費中。

詳細數額會依時期政策有所不同

瀏覽紀錄